国产电视剧:产能过剩天价片酬吹大市场泡沫
发布作者: 文章来源:中广互联 发布时间:2014-04-04 10:51:00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全国一年拍17000多集电视剧,各家电视台首播了不到9000集,这意味着一年下来有8000多集戏压箱底了,亏了,赔了。”在4月3日闭幕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王鹏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电视剧制作行业过度生产的现实触目惊心,行业激烈竞争导致的追大腕现象也让国产电视剧成本暴涨。生产过量和成本攀升并没有阻止热钱涌入,电视剧行业的“泡沫”正在被不断吹大。
八千集新剧去哪儿了
中国是全球第一电视剧生产国,连续三年产量突破一万五千集,同时也是全球第一电视剧播出大国,连续三年首播新剧每年在八千到九千集间。但这样的繁荣同时给行业带来了严重泡沫化,一半新剧拍完直接“进库房”,无法与观众见面。王鹏举证实,前年发放了17000多集发行许可证,去年全国电视台首播了不到9000集,这说明前年领取许可证的戏在去年有8000集制作完没能播出。
8000集压箱底的戏去哪儿了?一位电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多半砸在制作公司手里。“这两年热钱投到电视剧里,但投资方不懂拍戏的太多,大量项目盲目上马。有些导演过去就是剧组里的剧务、灯光,或者普通演员,很多剧根本不成熟就上马,剧本和制作团队都不行。有的剧拍了20集,可这个数量电视台是不播的。也有的剧是大导演、大编剧、大演员、大制作,可不符合市场口味,剧情掺水还不压缩,根本就发不出去。”
一位电视台人士表示,现在电视剧制播之间的利益制衡和较量越来越火热化,好剧一剧难求,如果制片方手里有好剧,电视台没有话语权,让你买就不错了。而大量中等水平作品面临发行难、播出难。“这个难度没有经历过都想象不出来,让人望而生畏。”
据了解,在电视剧产量大增的情况下,各电视台播出量并没有大增,广告费也没有增加。而目前电视剧的投入产出比已非常不符合市场规律,某种程度上,电视剧风险是电视台和制作公司一起承担。电视台买剧负责人的压力也很大:买剧之前要在编委会、党委会“过堂”,预估收视,一旦播出不好,都不敢上电梯,不敢去食堂,因为全台都会指责你,还要写检查,全部门自查,所以电视剧水准不行电视台很难买账。最后经历千辛万苦播出,回款也大难题,广告商拖欠电视台,电视台拖欠制片方,很多制作公司被欠款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都有。大腕演部剧可买套别墅一年8000集戏播不出来,而热钱还在不断涌进电视剧制作领域,新的公司盲目投产,制片方压力巨大。王鹏举说,这导致了制片方千方百计请大腕,认为有了大腕才有保障,结果一线演员片酬猛涨,随之而来的是知名编剧、导演的价格每集也突破20万元了。“一线演员单集片酬过50万元,有的报价已到100万元了,二线演员也到三四十万元,最后群众演员也从一天100元涨到200元了。”
王鹏举透露,50集电视剧《红高粱》,制片方买莫言的改编版权花了1000万元,赵冬苓编剧费1000万元,郑晓龙导演费也在1000万元以上,而周迅片酬是3000万元。“一个原著、一个编剧、一个导演、一个主演,就已经6000多万了。”
正常的戏,一集拍摄成本在80万到100万,用了大腕,成本则难以估量。电视剧烧钱严重,前些年不接电视剧只拍电影的大牌明星也纷纷向电视剧回归。前有高圆圆的《咱们结婚吧》;后有范冰冰的《武则天》,很多年不演电视剧的周迅也接拍了电视剧版《红高粱》,片酬3000万,也可以说,她演一部戏就能在京买套别墅;跻身电影女导演行列的赵薇也接演了亲子题材电视剧《虎妈猫爸》,有消息称她的片酬也达到3000万元。
有人说电视剧行业已经进入大片时代,而王鹏举认为整个行业已过度泡沫化,所有人都很浮躁,认认真真创作的少,大家都在抢钱、都在赶时间。“大腕按集拿钱,按天数出工,一部30集的戏正常情况下怎么也得在组90天,现在大腕最多给你50天,挤出时间再去别的组。”
恶性循环导致收视作假
“过去拍1集电视剧成本100万,现在可能突破200万,但电视剧制作成本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品质提升,因为钱都装在人的口袋里了,用于制作的钱反而更少了。”这两年,中国电视剧品质并没有提升,反而下降,去年全年电视剧无精品,收视率过3的电视剧只有1部,过2的也不超过10部。“过去收视率两个点很可怜,现在两个点很快乐。”
制作公司拍了大量戏,谁都不想赔,在这种恶性循环下,行业不正之风愈演愈烈,电视台要求制片方签保证收视率合同,收视率不达标,就要少给钱,“甚至有的台因为收视率不高,可以一分钱不给。”于是乎更多的人开始“做”收视率。
去年,电视剧产量从17000集回落到15000集,但王鹏举仍觉得太多,他认为,应控制在12000集以内。此外,对于追大腕导致高成本,整个行业都应该有一个冷静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