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有两位视频网站的VP先后宣布离职:
一位是优酷副总裁卢梵溪,他将选择视频PGC方向创业,卢梵溪是优酷的总制片人,像《老男孩》、《万万没想到》、《小苹果》这些被我等屌丝喜闻乐见的视频,就是出自这位仁兄之手,真可以称得上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另一位是爱奇艺的首席内容官马东,他和张绍刚搭档的央视节目《挑战主持人》,当年可谓家喻户晓,加入爱奇艺之后各项KPI那完成的也是可圈可点。这两位视频内容方面的大佬为什么都选择了离开视频网站创业呢,今天我们就试着说说看。
马东、卢梵溪为何同时离开视频网站?
卢梵溪、马东两位不约而同的同一天离开了视频网站,有没有什么共同原因呢?
两位细算起来都是内容制作人,视频门户是内容平台、是播出渠道。在前几年视频门户可以算是内容的唯一渠道,自制完一个节目要不就找电视台合作,要不只能在视频门户网站推广。可是今天的传播环境不一样啦,社会化平台入口越来越多,打开手机又有各种视频应用,互联网电视崛起,看视频连电脑都不需要开。
视频的传播正在去中心化,好比30年前你我买东西都得去百货大楼,现在京东淘宝楼下小卖部问题就解决了呀。我们现在看视频不用必须去一个中心平台了。渠道变多元化了,好内容又稀缺,所以卢梵溪、马东这样的内容制作者创不创业呢?
我们还可以做一个预言,视频门户网站将死,为什么呢?
我们从以下几个原因加以分析。
1、投入巨大,收入渠道单一
视频网站的运营成本究竟有多大,它的烧钱程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以优酷2015第一季度财报为例(以下数据四舍五入到千万),这个季度的净收入是11.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约8.9亿,会员服务等其他增值收入约1.2亿。而优酷这个季度的支出分别有:带宽成本3亿,内容成本6.7亿,运营费用5.4亿,销售及营销费用3.2亿,产品开发费用1.4亿,日常行政费用0.8亿。以上收支相抵,2015年第一季度合计亏损5.2亿。而2014年全年净亏损为8.9亿,2013年净亏损为5.8亿。
我们不评价优酷的经营策略,也不以某一个季度的数据下定论。但是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测,目前视频网站的主要收入就是广告,视频网站的一些高质量影视剧前贴片广告时长普遍达到60秒,甚至有的能有75秒,这么饱和的广告售卖之下,广告费用几何式爆发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即使像优酷、爱奇艺已经在发力OTT的业务,市场的反响并不大,对于视频网站的战略翻盘更加微乎其微。
2、入口越发多元,视频门户变得“播放器化”
今天,我们不用进入视频网站首页也能轻易的获得他们的内容,比如在电视盒子里装电视猫,在A站或者B站能看到嵌套的视频播放器,通过朋友圈和微博直接点开视频链接。甚至基于移动端的短视频崛起以后,用户的视频收看习惯发生了迁移,创意视频一类的短视频不再是视频门户一家垄断。
虽然原有用户习惯的惯性还会将门户首页的点击量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热度,但视频入口的迁移将不可避免。视频门户的心理占位是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视频,就好比只有在央视一套才能看到《新闻联播》一样,今天作为一个视频品牌的心理意义将被剥离,其他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留下一个网络播放器。
短视频迁移的趋势,就好比门户网站中既有科技频道之外,虎嗅一类的科技垂直网站还能够大放异彩,专业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分流是大势所趋。
3、正版剧打法陈旧
视频网站的命门在内容,用户就是如蚁附膻。巨资买来影视剧再卖广告,如同抱薪救火,薪尽则火灭。视频网站就好像一个输血机,不断把自己的血输给影视制片方,把它们养的身强体壮,制片方用视频网站的血投到更多的剧集制作中,来赚取网站更多的血。
影视内容生产需要极大的资本投入,需要专业化极强、分工细化的制作团队,需要大工业生产流程。我曾经认为,视频网站有可能按照影视制作规律成为内容生产者,结合它的平台、渠道优势,以及在全互联网的整合营销能力,有可能成为娱乐帝国,至少能实现扭亏为盈。
命运的天平渐渐远离了视频门户,究其原因:
第一,他们本来没有钱,难以成为大工业生产的出品人,这不是吹吹牛逼就能行的;
第二,他们用互联网规律替代影视规律,用既有的、落后的门户运营经验来指导传播方式悄然变化的现实,说的是一个话唠的不是一个嗑。
4、自制内容不得其法
各网站大致从2013年开始,都加强了视频自制,投出了一大批网剧和自制节目,如今这些内容的绝大多数都成了绝响。视频网站的决策人,那些科技背景的CEO,用撒芝麻盐式的投资策略,网站运营导向的内容定制原则,网站编辑式的内容制作手法,借鉴了一些电视制作流程,产生了大量所谓“互联网化”的内容。这是不尊重影视产业客观规律的后果。
卢梵溪和马东的创业就是一个征兆:视频内容可以进行互联网式的市场化融资,投资、内容、平台的分化可以各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