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热点聚焦
  • SG8131成为国内首款通过HDR10+认证的信号发生器
  • 喜讯!实验室两项团标获得颁布实施
  • 2022中柬老地面数字电视创新示范项目培训研讨会在京召开
  • 实验室受邀举办古巴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及运营管理研修班
  • “一带一路”海外推广DTMB-A系统设备遴选测试专家评审会召开
  • 实验室示范项目入选超高清视频典型应用案例
电视“变形记”:OTT TV成为角斗场
发布作者: 文章来源:科讯广电网 发布时间:2016-10-31 14:49:00 浏览次数: 字号: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彩电行业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产业变革。
 
     《2016年大屏生态运营大数据蓝皮书》日前指出,作为家庭互联网设备的核心,2015年OTT终端(包括智能电视及盒子)保有量达到1.65亿台。预计2020年OTT端市场规模将达到6300亿元。
 
     在此背景下,家电企业积极转型,海信电器、TCL集团、康佳等近年来纷纷推出互联网运营平台,OTT TV也成为家电企业的角力新战场。
 
 【现状】
 
    OTT TV成家庭标配 
 
OTT 是“Over The Top ”的缩写,是指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PAD、智能手机等。
 
走访长沙各大家电市场不难发现,电视机已转变为集广播电视、互联网视频、教育、游戏、多屏互动、智能家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家庭大屏幕终端。“大屏智能电视现已成为家庭标配,而其功能也越来越超过电视原来的范畴。”家住长沙北辰三角洲的曹先生说。
 
国美电器黄兴中路店销售员谢仲文表示,智能电视的销量也很可观,“像国庆黄金周期间,海信智能电视的销售占比就在31%到41.5%之间。”
 
根据“大屏蓝皮书”,作为家庭互联网设备的核心,2015年OTT终端(包括智能电视及盒子)保有量达到1.65亿台。预计到2020年,OTT终端保有量将突破4亿台。
 
其中,OTT端又以智能电视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国内智能电视总量在6000万台以上,成为传统电视厂商及互联网巨头角力的战场。其中,海信、创维、TCL、康佳等传统整机品牌以及乐视、暴风等新兴互联网品牌为主要参与者。
 
 【优势】
 
    海量资源,更多选择
 
“大屏蓝皮书”指出,OTT端具有海量优质资源和独特资源,其中2016年上半年TOP30优质资源OTT端覆盖率已高达87%。一方面把互联网人群吸引到电视机前,另一方面,电视机前的传统用户有了更多选择机会。海量、新鲜和独特资源的快速上线,让观众体验到与观看传统电视完全不一样的畅快感。
 
“海信平台片源库存容纳电影8600+部,电视剧2700+部,动漫4800+部,纪录片2100+部,教育2600+部。”海视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电视和华数牌照方的大力支持下,海信的内容战略合作伙伴已囊括全媒体,腾讯视频、乐视视频等都包括在内。 
 
“各种应用很齐全,我还可以自行卸载、安装喜欢的应用,就好像家里又多了台超大屏的电脑,看视频有种在电影院看电影的feel。”曹先生说。
 
 【影响】
 
    家电企业纷纷谋转型
 
一方面电视主要原材料面板价格下行,另一方面互联网品牌的冲击不断,致使电视机均价上半年下滑。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传统家电厂商仍然具有优势:内容消费领域的入口将向智能硬件全面下沉,领先的硬件品牌公司可通过将产品消费者转化为持续的可运营用户,从而转型成为互联网平台。
 
然而,根据相关规定,智能电商厂商需连接广电总局批准的7家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平台,内容提供方必须通过牌照方参与相关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彩电企业的转型,只能通过跨界合作寻求突破。如海信与腾讯共同打造了电视游戏体验平台“聚好玩”,TCL与乐视去年年底宣布“联姻”。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正在从冷冰冰的硬件比拼向“集软件、硬件、内容、服务、运营于一体”的竞争模式转变。而消费者也正在从之前的“看电视”,到目前的“玩电视”,且正在向融入智能家居领域的“用电视”过渡。
 
“大屏蓝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6月OTT月活跃终端覆盖用户2.36亿,日活跃终端覆盖用户1.53亿。目前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6000多亿元,移动网民6.2亿,人均贡献约1000元/年。按此推算,OTT端的市场规模将达2300亿,但实际远未达到。显然,OTT市场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高价值蓝海市场。 
 
短视频如何打赢“注意力争夺战”
2016年10月31日 10:00:23   科讯广电网  来源:光明日报 关键词:短视频
随着4G、WiFi网络等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短视频开始成为内容消费领域的新宠。多项数据表明,短视频用户需求正在进一步释放,短视频活跃用户规模增势强劲。
 
显然,当国人“吃穿住行”的需要基本在互联网上得到满足之后,“内容消费”成为又一个高频消费项目。不过,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尽管眼见着“内容”本身具备流量入口的商业价值,但都必须先回答“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成功攫取用户的注意”这个难题。
 
内容消费领域的“快消品”
 
在移动用户内容消费“总使用时长”有限的情况下,内容消费的几种主要形式:图文阅读、短视频、长视频之间的“时间争夺战”就在所难免。三者相比,长视频的劣势在于耗时太长,用户难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观看。
 
至于短视频和图文页的使用时长对比,数据显示两者的差异非常小,据估算,用户播放短视频的时长仅仅比阅读图文信息的时长多出20至30秒。假如用户在地铁上有两分钟时间需要消磨,是点击一篇文章还是打开一段视频?在流量和带宽问题被解决后,短视频和图文信息的“注意力之争”变得非常激烈。
 
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短视频很像内容消费领域的“快消品”。目前国内的短视频内容主要以娱乐性内容为主,人们消费短视频的状态大多是“看过即完”,鲜有重复观看,这也符合人们对“快消品”的使用规则。
 
用户思维向“短形式思考”变化
 
用户在阅读图文内容时,需要卷入式的深度思考,即采用从A到Z的、漫长的“长形式思考”方式。这种思考形式,受制于书籍、手机页面的物理空间,要求用户熟悉严密的论证模式,不间断地投入注意力和逻辑思考力。
 
但在超链接式的互联网世界中,大众正在失去这种全神贯注的“长形式思考”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短形式的新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中,用户在每一个知识点上停留的时间会变短、思考力变浅,变得更在意知识点的娱乐性、刺激性而非逻辑严密性。
 
以热门的“网红”现象为例,观察这些不同时代“网红”的迭代形态,我们会发现,他们在各个平台上的迁移路径,预示了媒介的流行趋势。每个时代都有“网红”,从第一代的“才情”网红,如安妮宝贝、唐家三少,皆通过文字吸引了大批粉丝;而到了第二代网红,则是以奇葩的图片夺人眼球,如芙蓉姐姐,乃至微博一批段子手等;第三代网红则以视频网红为主,如Papi酱、艾克里里等。从网络社区、博客、微博、微信再到短视频平台,捧红“网红”的媒介的演变反映了受众思维频率的变化,而短视频是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频率的内容形式。
 
短视频未来发展两大趋势
 
见惯了“风口”沉浮的互联网人,看到这大概都会问一个问题:短视频“这阵风”究竟能刮多久?除了影视剧的剪辑版、广告TVC、消遣的娱乐搞笑内容、美妆教学视频等短视频1.0版本,进化后的2.0版本会是什么模样?
 
从一个看小动物的视频网站到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短视频的鼻祖——YouTube的进化史能给人很大启发。因为它成就的不是某个大亨,而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美国人,帮助他们完成“路人——网红——明星”的转变。
 
在进入专业化、团队化制作运营之后,PGC(专业生产内容)短视频生产者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是成为某垂直领域的IP。生活方式领域的“二更”正在进行这方面的转型,即从短视频团队转型为短视频创业提供相关服务,用“二更”的IP背书,以挖掘更丰富的商业价值。这条路子值得尝试。
 

相关阅读